一、以村庄为“教室”开展示范培训,探索了适合农民学习的培训模式
从2006年开始,农业部陆续在全国遴选了一批先进村庄,把它们建设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让各地的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种养殖大户、村“两委”成员等到基地进行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逐渐探索形成了“村庄是教室、村官是教师、现场是教材”的培训模式。截至目前,已在全国建设了29个部级培训基地。这29个基地,都是随着改革开放发展起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农民人均纯收入显著高于本地区乃至领先全省、全国。总结这些基地的发展经验,有几条弥足珍贵:
一是班子过硬,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江苏华西村吴仁宝、辽宁大梨树村毛丰美、黑龙江兴十四村付华廷、新疆达西村沙吾尔·芒力克、山西贾家庄村邢利民、河北周台子村范振喜……这些人的名字经常见诸报端、很多人耳熟能详,代表了一个个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发展模式。这些领头人几十年如一日,团结一班人,带领广大农民群众,一心一意谋发展,成功让农民富了,让家乡美了。他们业绩突出、事迹感人,每个人都是一本厚厚的书,都是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学习的好榜样。
二是艰苦奋斗、苦干实干。改革开放之初,这些村庄与周围村庄相比基础差不多甚至更差,之所以能够率先发展、脱颖而出,关键在于充分发扬艰苦奋斗、苦干实干的精神。辽宁大梨树村原本是个穷山沟,在毛丰美带领下,大力发扬“干”字精神,开荒山、建果园、搞旅游,经过30多年的不懈奋斗,荒山变身“花果山”,彻底实现了脱贫致富。黑龙江兴十四村,地处齐齐哈尔甘南县这个著名的“旱窝子”,是由上世纪五十年代一帮山东临沂移民,靠着苦干实干拼命干,垦荒、发展机械化、兴修农田水利、发展粮食精深加工,把一个昔日“房无一间、地无一垄”的荒滩,建成享誉全国的“龙江第一村”。这种埋头苦干的精神,正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所需要发扬的。
三是因地制宜,不断发展壮大特色产业。新疆达西村因盐碱严重而得名(达西在维吾尔语中的意思是“盐碱地”),当时村民吃饭穿衣都要靠政府救济。改革开放以来,因地制宜发展棉花种植、畜牧养殖等特色产业,到2015年底村民人均纯收入已达2.7万元,造就了盐碱地上的小康村。天津毛家峪村虽生态优美、环境宜人,但一直很穷。十多年前李锁当上党支部书记后,向生态要效益,大打健康长寿牌,带领大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把一个穷山沟打造成了闻名远近的美丽乡村。其他村无一例外,也都是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的典型。这些典型,始终警醒着来培训的学员,既不要两眼望天等着“上面”扶,也不要盲目照搬别人的套路,而要立足本地实际、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四是与时俱进,积极探索转型发展新路子。江苏华西村是上个世纪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典型。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华西村调整发展思路,大力发展服务业,目前服务业的纯收入超过了传统工业,依然保持了领先的发展态势。重庆上河村紧抓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重庆“美丽新乡村”建设契机,做强优质稻、特色水果、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形成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新格局。新疆达西村前些年还是个种棉花、养羊的传统村庄,这几年瞄准“互联网+”的商机,把农村电子商务搞得红红火火,开创了南疆县域电商的先河。这些传统工农业时代的老先进,不断解放思想、顺势而上,在知识经济的大潮中依然走在前列,对后来者以极大启示。
五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凝聚发展共识。这些村能够长期和谐、共同富裕,在于村班子无一例外把精神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凝聚了发展共识,形成了创业合力。山西贾家庄村从1991年起开展社会主义新型农家竞赛活动,26年来,为每个家庭建立了文明档案,记录每个成员的思想觉悟、道德行为、劳动表现,把得分情况与待遇、荣誉挂钩,促进了全村凝聚力的形成。河北刘现庄村十分注重孝善文化的养成,村里把9月9日定为“孝老节”,开展“十大孝星”和新农村文明户评选,用善行功德榜、功德录记录村民行为,用积分兑现奖励,“孝善文化乡村”建设卓有成效。
依托这些培训基地,中组部、农业部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示范培训。一是精心设置主题。每年根据中央“三农”重点工作设置4-5个培训主题,每个主题举办若干培训班,为重点工作推进提供人才支撑。2016年,为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示范培训聚焦产业扶贫,主要面向贫困地区实施。在此基础上,为探索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训经验,又单独为农业部定点扶贫地区和联系地区举办了5期培训班,收到良好效果。二是认真选调学员。每年培训计划下达以后,县级组织、农业部门进村入户调研摸底,根据培训主题推荐学员,自下而上、层层把关,真正把学习意愿高、产业基础较好、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带头人选出来进行培训。今年按照中央要求,扎实完成了全国农村实用人才资源统计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实名登记,为精准选人培训打下了基础。三是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农民学习的特点,增加现场教学内容,开展体验式教学,让学员在基地亲眼看看现代化的农业、美丽的乡村、富裕起来的农民,听听老一辈带头人讲奋斗历程和发展经验,帮助他们开阔眼界、启发思路、提升能力。安排参与政策制定的专家和部门领导解读产业政策,与学员面对面交流。把农业电子商务、农业休闲旅游、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农民最关心的内容作为重要课程,确保学有所用。四是注重全程研讨。为促进培训成果转化吸收,每天晚上都组织学员就当天所学进行研讨交流,畅谈收获、互相启发。研讨中,既安排农业部门的同志参与进来,为学员在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把脉开方;也安排创业成功的农民现身说法,分享创业历程和体会。
二、春华秋实,示范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效果
十年磨一剑,砺得梅花香。十年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从试点起步到蓬勃发展,已逐步办出影响、形成品牌,受到中央领导同志肯定。国务院副总理汪洋指出,农业部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抓住了农村发展的关键一环。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赵乐际指出,示范培训务实管用,效果很好。农业部党组书记、部长韩长赋始终把农村带头人培训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予以重视,要求“坚持下去,不断提高,日积月累,功德无量。”总的看,有以下几方面突出成效。
一是带动了各地人才培养。截至目前,共举办723期示范培训班,累计组织7万多名学员到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参观学习,为农村培养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带头人。更重要的是,通过示范培训,有力带动了各地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如河北省借鉴示范培训模式,连续两年实施村支部书记“万人示范培训”,并与农业部联合举办部分培训班,探索了部省合作、资源共享的新路子。广东平甫村自2015年被确定为部级培训基地以来,主动对接、承接本省及周边省市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作,每年培训近1万人。北京、湖北、贵州、山西太原、江苏南通等纷纷加强本地带头人培养,黑龙江、山东、河南、福建等还专门开展优秀农村实用人才表彰,均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是服务了基层组织建设。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支部、看干部。通过到基地参加培训,村“两委”成员、大学生村官、合作社负责人等亲身感受到新时期的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极大转变了观念、坚定了信心,提升了做好农业农村工作的本领。很多学员培训后感慨,“同是村干部,毛丰美、邢利民、付华廷等老支书,把班子带得多好、把村子建得多好!回去后一定好好总结好好干,带领村民们都过上好日子!”近几年,农业部还先后与中组部一道举办了全国大学生村官培训示范班、全国乡镇村基层党组织书记专题培训示范班等,农业部多位部领导亲自为学员授课,部分课件还被中组部制作成专题节目在远程教育频道播出,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干部致富能力提升作出了积极贡献。
三是搭建了农民合作平台。借助示范培训这一平台,学员与学员之间、学员与培训基地之间建立起紧密的交流合作关系,实现了抱团发展、互惠共赢。湖北南桥村每办完一期培训班,都会组织学员互相实地走访,观摩交流种养技术和发展模式,洽谈合作计划,很受大家欢迎。北京韩村河村牵头联络京津冀晋蒙的133名学员,组建韩村河百家合作社联盟,向北京地区推介特色农产品,影响很大。今年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带头人培训班的学员自发组织了合作社联盟,面向全国销售贫困地区的优质农产品,一个月意向入盟合作社就达24家,覆盖农民近1000户,为促进贫困地区农产品销售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是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学员们把所学变所用,积极投身现代农业建设,已逐步成为各地农业提质增效转方式的急先锋和排头兵。有的根据学到的创业知识,带头创办家庭农场或合作社。湖北宜昌市农民李红艳2007年开始养山羊,但由于势单力薄,创业之初“如履薄冰”。通过参加培训掌握了合作社运营的方法后,创办了宜昌成祥养羊合作社,如今已有社员742户,累计带动农民就业1.8万人次。有的受农业信息化课程启发,带头在网上售卖农产品。北京昌平区大学生村官张民在2015年学完电商课程后,与他的村官同事们一起创办了农村电商“瓜熟蒂落”平台,目前已在全国布局数十家乡村服务站。还有一些贫困地区学员在参加完培训后,主动吸纳更多的贫困户入股合作社或企业,让他们既能务工赚钱,又能拿到股金分红,有效助推了扶贫开发。总之,这7万多名学员如同我们在广袤农村撒下的7万多个传感器,带头落实中央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在共同致富奔小康的大道上快步前行。
三、围绕产业扶贫开展精准培训,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人才支撑
“十三五”时期是扶贫开发的攻坚拨寨阶段。农业部作为产业扶贫工作的牵头部门,肩负着推动3000万左右贫困人口脱贫的重任。农业部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把培训好贫困地区农村带头人作为推进产业扶贫的一项重要举措,不断创新方式、加大力度、精准实施,为贫困地区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是调整示范培训方向,聚焦产业扶贫。将农业部与中组部联合开展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大学生村官示范培训,全部面向贫困地区实施并特别向新疆、西藏及四省藏区等边远民族贫困地区倾斜,培训对象瞄准贫困村带头人,培训主题聚焦产业扶贫,每年遴选2万名学员到农业部的29个培训基地进行培训。同时,紧扣产业扶贫主题,精准做好课程设置、教材开发、师资遴选等工作,确保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是启动轮训计划,聚焦重点地区。从2017年至2019年,专门针对农业部定点扶贫地区及联系地区,启动产业发展带头人3年轮训计划,每年遴选3500人,3年共培训1万名产业发展带头人。同时,采取“调出来提升、派进去指导、本地化培养”等形式,实施农业部定点扶贫地区“扶智行动”:每年再举办20期职业农民技术培训班和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班,培训1000人;组织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基层行,安排高层次人才作为博士服务团成员到基层服务锻炼,解决当地产业发展中的技术难题;接收更多“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来农业部研修,带动当地科技攻关和人才培养。
三是强化扶持激励,树立积极导向。在“全国十佳农民”遴选中,将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效果作为最重要的人选推荐条件,树立一批带农致富的先进典型,引导更多的农村实用人才参与脱贫攻坚。将“全国杰出农村实用人才”“农业科教兴村杰出带头人”等资助项目全部面向贫困地区实施,为贫困农民发展产业提供支持。同时要加大对这些先进致富带富典型的宣传力度,号召社会各界学习他们的事迹、发扬他们的精神,努力在农业系统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Talent Spot力德 上海人力资源外包公司 转载自中国政府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