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日,宝洁集团中国总部楼下有十多名Olay玉兰油美容顾问拉起横幅抗议,称宝洁公司通过人才外包制度规避劳动法,欺压劳工。
据无时尚中文网报道,在广州总部抗议的员工称,他们被要求将劳动关系从广州某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转移至广州华好日用品有限公司(下称华好),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多个城市的玉兰油美容顾问也都被要求转移劳动关系。”
前不久发生的这件劳务纠纷在媒体上有所曝光,由于事主是一家知名企业,此事引发了诸多关注与猜测。其中,“人才外包”几个字第一时间引起了小编注意,由于行业相关性,小编暂时放下手头工作,仔仔细细地看了几遍该新闻,想看看“人才外包”到底是怎么和“欺压劳工”扯上关系的。
“抗议的玉兰油美容顾问称,此前签约某人力资源公司并外派至SK-II的部分员工重签协议是直接和宝洁中国公司签订”
分析:此前的用工模式推测是劳务派遣
“宝洁相关负责人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自2016年3月1日起,国家关于劳务派遣的法律法规有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因此,宝洁终止了原来美容顾问的劳务派遣模式,改为服务外包的经营模式。”
分析:这一段直接表明了“人才外包”的盛行的起因与优势
“事实上,为降低成本,跨国企业在中国普遍存在人才外包策略。长期以来,宝洁中国通过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招聘大量劳工,他们与人力资源公司签署劳动协议,并被派遣至宝洁旗下各品牌工作。”
分析:这一段表面上叙述了跨国企业的客观用工模式,但是却含有一种辛酸的成分。
就上述信息来看,人才外包只是许多公司采取的降低成本策略,更何况,
“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服务外包供应商会百分百接收现有人员,职务、待遇、福利不变。”
那么,原本只是一种用工模式上的变化,何以引发如此大的反应和波动?
公司给出的解释是
“个别美容顾问由于种种原因,未能与相关供应商就雇佣协议达成共识。”
给出的解决措施是
“目前,我们的服务供应商已经在沟通处理此事,我们也全力配合协调工作,希望问题能得到妥善解决”
新闻中对于事件的描述大体如此。小编仅从事实叙述中得到信息如下:宝洁将劳务派遣转换为了人才外包、部分员工对这一转换不满进行抗议、劳动关系转换之后人员的待遇、薪酬与之前保持一致、供应商正在与相关人员进行协商。
各位看官的感受如何?
其实人才外包还挺靠谱的呀!
事实就是挺靠谱的啊,关于人才外包的诸多好处,小编已经不想赘述啦,在Talent Spot的系列文章中已经分析地十分透彻了。
在这里,小编只是想分析,为何一件原本挺好的事情最终却导致了不太理想的结果。
先从员工角度来看
事件中的员工主要的诉求是,新签订的劳动协议于己不利,具体如何不利没有明确显示。
根据公司代表之后承诺的“薪酬、职务、待遇都不变”,我们可以推测所谓的“不利”更多的是一种感受。
这就可以理解了。
你想想平时班上的好好的,和周围的小伙伴打成一片,领导突然叫你把座位换到他跟前去,你会不会蒙圈?
何况人家还是突然要求和自己并不了解的新公司重签劳动协议?
能不有所抵触吗?
这种抵触实际上是一种担忧、恐惧,
是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时的应激反应。
再听听周围的言论、查查渠道不明的消息,很容易就会由担忧上升为愤怒。
所以在这一事件中,我认为员工并没有什么责任,甚至也没有主动去改变什么的必要。
接下来从公司角度来说
既然员工没有责任,那么公司应该负有责任。因为这件事情是公司主动“挑起”的。
那公司需要负什么责任呢?
我认为公司需要在做出“派遣转外包”的决定时,就开始向员工进行宣导和沟通。
起码,要让员工明白什么是人才外包吧?http://www.talentspotgroup.com/cn/insights/show/44
然后,再向他们解释清楚人才外包会带给他们哪些变化、企业做出这一决定的原因是什么?
是为了控制成本、提升业务灵活性、增强管理流程的精简等等;
而不是想要降低他们的待遇、克扣他们的福利。
只有把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别人,别人才好做出正确的反应呀。
如果沟通不透明、不及时,只能造成信息不对称,进而造成误解,
让员工心怀不满,这是违背企业初衷的结果。
员工与企业对立,这是“人才外包”服务商坚决不想看到的局面。
因此,身为人才外包服务商,Talent Spot也会在后续的服务中注重“企业与员工沟通”这一块,助力企业及时做好员工心理的安抚和实际的安置。
在此,也附上一篇旧文,以供参考。
http://www.talentspotgroup.com/cn/insights/show/80